April 29, 2007

聽覺突破

沒有什麼主題
只是我會把影片放上來了
超級開心
所以特闢一篇來慶賀一下


放上我喜愛的一首歌
Travis --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給所有充滿憂鬱惆悵的朋友們



By Ivee

April 27, 2007

藝術的恐怖份子--Niki de Saint Phalle



Niki de Saint Phalle





(黑蘿絲或我心屬於黑蘿絲)






在今天我趕緊跑去歷博館看我心懸已久的妮基
整個展覽我充滿了感動
如果大家還有時間就快去吧
只到4.29而已


妮基是個巴黎人
美人。模特兒。精神病患者。畫家。雕塑家。
生平非常複雜豐富
如果想知道的人就點去看看
(我實在懶得介紹>.<)
Niki生平


整個展覽包含她生平大多數的作品
分成集合作品,射擊,雕塑,平面作品
從頭看到尾你可以想像她一生的心境轉折
因為早期離婚及患上精神疾病
初期的集合作品及射擊作品
都帶有一種晦暗疏離的感覺
無論色調及組合物件的內容
你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不安慌亂
但到後期開始變得眩麗夢幻
由著名的雕塑作品系列娜娜可窺見




(梳妝)









一開始我也是喜歡她的娜娜系列(娜娜在法文中指的就是女人)
那一個個龐大軀體肥波豐臀穿著顏色豐富洋裝的女人
或坐或臥 都展現不同的心境
尤其黑蘿絲深得我心
另外有一個大頭也很特別
整個作品大得像頭牛
但左臉與右臉的顏色線條表達卻差異極大






(大頭)








現在看到的是右臉
顏色很多很鮮明
可是左臉卻只有三種顏色且線條極簡
讓我想到人總是這樣
人前人後都是不同面貌



其實讓我最感動的不是她的雕塑
而是早期的集合作品
算是新寫實派別
集合各種不同物件在一個畫面
(讓我想到杜象著名的大玻璃)
我沒有聽導讀
而是任自己隨想
有幾幅作品我像是可以聽見她內心的獨白
站在作品前我不由自主的被感動著

























尤其是右邊那一幅(死亡風景二)
我佇立在前久久而不忍離去
那是多荒涼多寂寞的一個view
讓我害怕起死亡來




射擊作品也是個創新
把顏料袋包進石膏雕塑內
再槍擊使顏料噴灑另成作品









後期有些很可愛的畫作
聽說是她自己寫的日記
有兩幅十分可愛叫(你喜歡我哪裡?)及(我蠻喜歡你的,傻瓜)
像是小朋友習作般一個個圖案組成心裡的想法
我想她那時應該正在熱戀中吧






















其實這個展有太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東西
但是我已經寫得有點過於冗長
所以喜歡的人可以上網去找資料
但最好親臨現場去感受妮基的魅力
她的作品有著龐大的震懾力
讓人可以重新思考自我的存在
不啻為藝術界中的女梵谷啊



by Ivee

April 24, 2007

Time Goes By

很奇妙的壯壯壯已經開版四個月了
從右邊的月份來看平均一個月六篇文章


可是版主一定會在心裡大叫
大家快來吧
只有區區兩三隻小貓是無法提振士氣的
我們的日子雖然乏味無趣百般聊賴
可是看壯壯壯可以獲得新資訊並且交流情感
所以那些潛水者請不要害羞 怠惰者請快鬆鬆筋骨
不然壯壯壯就要變成虛虛虛了




所以看到這一篇的人
請馬上自動發一篇文 謝謝

April 10, 2007

賽壬的歌聲--CocoRosie




CocoRosie

La Maison de Mon Rêve







一次意外聽見她們
像是妖魅的賽壬用歌聲來引誘人們
我被懾住了





Cocorosie是一組發跡於法國的樂隊,卻是由Sierra Casady和Bianka Casady這對「美國」姊妹花所組成。
儘管有著血緣關係,但姊妹倆其實相處並不融洽,長大後也分居法美兩地,甚至有多年的時間是處於沒有聯絡的狀態。
直到有一天,妹妹Bianka在巴黎機場打了通電話給姊姊Sierra,住進了姊姊在巴黎的公寓,才開始了他們的音樂路程。





Sierra 歌聲甜美妖魅又帶些淫穢
而 Bianka 充滿個性的聲音多少穩住歌曲中太過虛幻的感覺
時時跑出的玩具聲響
這兩姊妹玩出了很不一樣的音樂



一般 indie pop 不論是花草或是瞪鞋
大抵都幾乎有個聲音甜美的主唱
或是偶爾爆一下都還在那個範圍

但是 Cocorosie 的甜美卻是一開始讓你酥麻到沒勁
突然聽見背景傳來玩具鴨子嘎嘎的叫聲
整個精神一振外加心底OS真妙時
妹妹又會和姊姊一同淫聲浪語起來
不是我的聽覺很奇怪
那真的是我想出來最貼切的形容詞


音樂部份也不是隨便敷衍帶過
姊妹倆都是研習音樂的
光是在主打輕鬆可人小品上加入奇形怪狀玩具的聲音
卻可以玩到一點都不突兀
有著衝突的協調還讓人感到有趣這點
我就十分佩服她們

也有民謠古典藍調Trip Pop或電子的元素在內
但只要配上Sierra和Bianka的天真歌聲
這一切都變得虛無飄渺了起來
好像不小心闖入一座祕密花園
傳來細細的歌聲
越走近仔細聽
你就會不知不覺踏入迷網
越陷越深


聽聽吧
你也會迷失自己的
CocoRosie--Jesus Loves Me (我每每都雞皮疙瘩掉滿地)



妖惑魅眾的可可羅西



by Ivee

April 09, 2007

冬天的熱可可

那天頂著冷冷的風
大家終於去了永康街
逛了豐富藏寶的二手店
我抱了1968丹麥印刷海報
糖先生心頭縈繞的古董唱盤
大座大座塞滿了舊書的書櫃
又隨處逛逛
就去了座於永康街後方的黑潮咖啡歇歇


雖然糖先生一直說牆上的海洋生物畫很詭異
不過後來我才知道
老闆是個很重視海洋生態的人
所以店內會有很多關於鯨魚海豚的相關物品


但是今天我寫這篇重點都不是這家店怎樣怎樣
我只是忽然想起
家德點了個出乎意料好喝的飲品



將將
就是右下角那杯薑汁可可



黑潮的咖啡還挺好喝的
但是我決定以後去都要點那薑汁可可


真的很特別
煮沸的薑汁沖進熱呼呼又黏稠的可可裡
一聞香味就讓人暖和了起來
沒有多餘的甜膩
留在口中只剩香醇還有幸福
知道小丸子喝到冬天的甜酒釀時的表情嗎
就是那麼好喝


永康街裡有一間巧克哈克
專門賣巧克力飲品
以前住那邊很常去
每一種都很特別且又是豎大拇指等級的
東區也開了一間
下次大家就有新去處了
而且也有薑汁可可喔

法式可可香味襲人的巧克哈克



我只能說當巧克力真是幸福啊




by Ivee

April 06, 2007

史蒂芬. 金 -<惡夢工廠Ⅰ>&<惡夢工廠Ⅱ>

下文中要來聊的是我在<惡夢工廠Ⅰ><惡夢工廠Ⅱ>最印象深刻的三個短篇
但在開始之前,為了更能感受及進入史先生蒂芬.阿金的世界,請跟著我把他的信念唸一遍:

我相信一枚銅板會讓一列火車出軌。

我相信在紐約的下水道裡有鱷魚,更別提像馬一樣的大老鼠。(紐約好像不關我們的事,你可以換成台北的,鱷魚好像是真的有…)

我相信可以用營釘把一個人的影子釘住。

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而聖誕節那些穿著紅衣服在街上出現的胖子全都是他的助手。

我相信我們週遭有一個看不見的世界。

我相信網球裡充滿毒氣。如果你把網球切開,吸到裡面的氣體,就會馬上死掉。

最重要的,我真的相信幽靈,我真的相信幽靈,我真的相信幽靈。

<<混亂的終結>>

引言者的弟弟是位不世出的天才,發現拉凡塔─一方犯罪絕跡的小鎮─之後,進而研究出秘密在於當地用水含有特殊的物質,於是將拉凡塔之水經由火山爆發的威力散發到全世界,希望能遏止人類無止盡的爭戰。
但拉凡塔之水的副作用竟是會使人罹患老年癡呆症,效用至少會維持到一百萬年後,於是人類將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呆越笨。

消彌了戰爭的結果是同時毀滅了文明,選擇的代價?虛無是和平的答案?

<<搖滾天堂>>

一對夫妻,由於丈夫錯誤判斷,闖進了搖滾天堂這個匪夷所思的小鎮裡的餐廳,驚訝的發現女侍應生、廚子和顧客竟分別是紅極一時但早已亡故的 Janis Joplin (註一)、 Rick Nelson (註二)、 Ronnie Van Zant (註三)和 Duane Allman (註四) 等人,最終他倆仍逃不出這由無數死去多時的搖滾巨星居民組成的小鎮...
在故事末尾搖滾鎮民集體開起了演唱會,在演唱會開始前,有著同樣遭遇的一位女孩和妻子間有段令人驚恐的問答:

「你在這裡多久了?」

「我不知道,在這裡很容易忘記時間過了多久。最少六年,也許是八年,或是九年。」

「你來的時候幾歲」

「二十三」

「你現在幾歲」

「二十三」

「你們準備好搖──滾了嗎?」舞台上嘶吼的麥克風傳來令人熟悉的問話

「那麼來吧!因為搖滾永遠不死」

妻子心想:這正是我所怕的,這正是我所怕的。

然而,在這無限驚慌中史先生仍維持著專屬他的幽默;

猜猜看,搖滾天堂的鎮長是誰?

<<鬼踞區>>
一位美國女人在倫敦的警察局中報案,但證詞內容卻怪誕得令人無法置信;她與同行來此的丈夫走到了一個不存在的區域裡,途中碰到許多畸形怪狀的人物及景象,諸如看來像老鼠的機車騎士、長著粉紅色肉疤的貓、手掌扭曲如爪的男孩、以及黑暗裡的不明怪物-『千人攫山羊公』。最後令她瘋狂的是她的丈夫竟突然消失,彷彿融化在狂暴鮮紅的夕陽色澤裡…

這篇<鬼踞區>是三個故事中唯一讓我有後遺症的,因為奇聞軼事至今仍時有所聞,雖然並不見得每則都值得相信,但談論或說出這樣故事的人中,不乏有識之士或者是故事與本身利害無涉的人,也許應該好好的想一想所謂的"異次元空間",不能光用無稽之談四個字就一筆帶過。

文中藉著女主角破碎的敘述來描寫「千人攫山羊公」的長相,實現了女主角的對地下道怪物的想像-軟綿綿又噁心加上觸鬚的怪物,再用爛臉貓和畸形的男孩做前導側寫,這樣片斷組成的記憶讓人對「千人攫山羊公」更加印象深刻 ( 我覺得啦... ),這篇故事部分敘述,看到後來真的會有種暈眩的感覺!

我在我的網誌上曾經裡引用此篇中的部份內容,企圖營造出特有的史氏癲狂效果:
「每當無法入睡的時候,-尤其是當日落呈現出一球火紅與艷橘的時候-她就會鑽進衣櫥,在吊著的衣服下,用膝蓋一路爬到裡頭去。在那裡,她會一遍又一遍地用軟芯鉛筆寫下:小心那『千人攫山羊公』。」

其中還有兩段話也讓我頗有印象:
「我們的世界,我們認為美好、正常、清明的事物,可能只是像充滿了空氣的大皮球。有些地方的表皮會磨損到所剩無多,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吧?」
「會不會有一天,分隔我們和皮球裡的世界的那一層薄皮……終於磨盡了呢?」

唉,以上對文章內容描述畢竟太過潦草,鋪陳與原文實在相差甚遠,使得史先生的獨特氛圍幾乎消失殆盡。

在書中史蒂芬自序他之所以會迷信這種不理性的恐懼,源自幼年期間看的<里普萊的信與不信>這本小雜誌,我想這是之所以他創造的詭譎世界並不像東方人總帶有前因後果的警世意味,故事中的主人翁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只是碰巧遇到像其他篇章裡<夜飛人><小寶貝>裡的吸血鬼、<雨季>裡吃人的癩蝦蟆、<嘎喳嘴>裡的飢餓嘎喳嘴…這樣的無名怪物,幸與不幸,無從得知也無從避免。

史蒂芬先生的這種荒謬瘋癲也許擺弄了無數美國人的心,使他們顫慄驚異,但流著東洋血統的我始終和這種純然西方的恐懼快感無緣得見,因為每一則故事的「條件」太難滿足成立;要進鬼踞區必須到倫敦,要得老年癡呆症必須有一位天才,要碰到必須吃人的嘎喳嘴要到沙漠將它買回來…相比之下,<七夜怪談>的貞子咒殺錄影帶、<鬼來電>的來電、<鬼影>的鬼影,實在非常"生活化",常常「嚇得我屁滾尿流失了魂,領ㄊㄟˊ,領ㄊㄟˊ,領領ㄊㄟˊ」。咳咳,扯遠了…言歸正傳,不管對於這種毫無由來且怪異難解的魑魅魍魎是否領情,我想,史先生仍非常值得一看,來感染一下這種獨樹一幟的金氏鄉野怪譚吧!

註一:永遠的白人藍調搖滾女王,27歲嗑藥暴斃的火鳳凰,January 19, 1943 — October 04, 1970.

註二:搖滾年代最早的青春偶像之一,1940-05-08 出生,1985-11-30 因飛機失事而喪生,兩年後被選入「搖滾音樂名人殿堂」。

註三:Lynyrd Skynyrd 該團的靈魂人物和主唱,在1977年10月20日因為飛機空難和其他機上三人同時身亡。

註四:獲選最偉大百大吉他手第二,並且為1970年代初期全美最具影響力的搖滾樂團-The Allman Brothers Band/ 歐曼兄弟樂團中的靈魂要角與吉他手,樂風混融藍調、鄉村、爵士、甚至是古典樂。1971年10月不幸因車禍喪生。

後記:因為家德那天提起了九把刀,所以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些關於九把刀的文章跟評論,發現他有一部分的文章寫的正是人家史先生多年前就已經操作熟悉並血統純正的肢體解離(<惡夢工廠Ⅰ><<神秘手指>>)跟生殖器恐懼(<捕夢網>)。有一次在等曉瑄的時候跟達文閒逛到政大書城去,跟他碎碎唸了一會兒,然後還是跑進去找了九先生那量很豐,質我沒信心的書翻了幾翻,敗興而歸…

by F.C

April 03, 2007

暖暖的冬季伴侶

這個冬天感覺似乎腳步慢了點
到現在還是想抱著棉被窩在沙發上
手上捧著一杯熱呼呼的可可看影片
這就是冬天最大的享受了


對 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說
冷冽的冬天裡 你需要的是什麼















防測漏壺嘴
圓扣卡損和手把的巧妙關係,
一只簡潔的暖瓶,
形似森林裡快樂的鳥兒,
他來自丹麥居家時尚品牌Stelton。


這一只全北歐人愛用的暖瓶,
來自當家設計師曼格努森
(Erik Magnussen)
最早創作於1977年,
是向大師Arne Jacobsen
60年代之Cylinder line系列致敬的作品。
除了造型搶眼、保溫效果備受肯定,
獨特的滑蓋設計,更是這只暖瓶的主戲。
壺頂的滑蓋在人們起手能負荷的傾斜角度下,
減少了開瓶動作,熱水仍可適量均勻倒出,
回到水平角度,自然密合保溫。


第一眼看到它時
就被它簡單的形體及色澤鮮豔飽滿給吸引了
不像一般熱水瓶圓滾滾的身軀
它修長身影不管放在哪都成為時尚
在寒冷的冬天
如果有這麼一隻溫暖的鳥兒陪伴
怕也不感孤單寂寞了


我們家bodum
受到各界好評的雙層玻璃杯
身價不同凡響
IF 紅點 GoodDesign
都受不了它的魅力
在台灣也是賣的嚇嚇叫
我的櫃子裡不可免俗的也擺了一只
不過真的超級好用





不過其實我心裡另有所屬






又一個丹麥品牌
MENU的陶瓷雙層杯


流暢的線條框住杯身
陶瓷比玻璃更優秀的保溫效果
附上一個亦盤亦蓋的碟子
還附了個不鏽鋼小茶匙剛好可勾住杯緣
台灣尚未引進
但是托老闆的福曾摸過樣品
它就一直在我心上懸著





誰說冬天就是灰撲撲的呢
生活就在發現這些令你感動的事物中越趨美好啊


by Ivee

April 01, 2007

香椿樹街的蘇童




蘇童--香椿樹街的故事








既然是閱讀月 我就先來貼一篇對岸同志的好啦
這本不是我的最愛
其妻妾成群 武則天 紅粉 哭泣的耳朵
都很合我味
不過香椿樹街有另一種特別的意義


蘇童 以其文字描述闡視在他心底的那塊土地
如同香椿樹街始終孤獨的在那裡
任由別人替他加上外衣
不發一語 充其量就只是南方典型的窮街陋巷
蘇童用他明快爽俐的文字語言
跟大家說著隱藏在這些小巷弄裡的故事
有時只是淡淡的 悠悠的
有時卻又像歐亨利急轉直下的結局一樣令人詫目


短篇是他的拿手
老舊腐敗的鄉村經由他的筆
彷彿都像被輕輕吹了口氣又重新多了生命似的
那些氣息腐爛的落葉娓娓道出生活的痕跡
印象較深的就是〝妻妾成群〞
張藝謀大導曾翻拍成〝大紅燈籠高高掛〞
好玩的是 我買了書好一陣子租片才發現是翻拍的
和我先看了葉兆言的〝花影〞後看〝風月〞是一樣的情形
總是很湊巧的把這些組合起來像個閱讀鏈般
故事總歸是故事 但蘇童就是有一種讓你深陷其中的能力
讀他的書是一件很痛快很享受的事情


香椿樹與我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兩個點
而是變成生活週遭的人事物
我生活於其中感受於其中
就像是記憶深處小時候的那條街一樣
我看到了我的歲月 點點滴滴
它依舊屹立佔躆在那
而我呢 我還在那嗎
瘋癲輕狂如年少 爾今滄桑又如何
回憶並不是不好 只是多了一點傷感
我心中的香椿樹街是唯一的
它會一直在那裡的


by Ivee